打造上海设计之都,诉求不仅仅是上海这座城,意义也不局限与此。如何让上海设计辐射长三角,与创意设计相关的企业都做着各自的探索和尝试。
去年十月,周佚与宁波慈溪当地知名出口商共同出资注册公司“七次方”,Concept7,取的是天天创新的意思。在周看来,这是一个“创新制造业联合体”,是让贸易、设计、制造三方携手的转型模式。而它的产生,有着自身的逻辑。
“我们和贸易商股权比例为1:1,分别出资750万元,作为研发启动资金,对方是以现金形式支付,我们则包括了场地、团队等综合支出。”之所以在并不算长的磨合期内,周佚就决意大胆介入这种完全原创的商业模式,与他在市场调研时观察到的产业动态息息相关——1997年指南刚创业时,周佚打交道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企业家,思路还集中在成本降解上,而现在大批70后的“企二代”接棒,更想注入原创设计元素,争取定价权,这与周佚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七次方”针对目前空气、水污染,生态环境经受严峻考验,生存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围绕“气”“水”研发了创新型产品。由于初期运作资金还不宽裕,周佚与贸易商将产品研发的品类锁定在7大类,包括咖啡机产业、电暖、饮水、熨斗、电壁炉等,从2000多家慈溪当地的制造企业中遴选出了十几家试水。
先设计出有创新力的产品,再找它关联的制造资源开模加工,尽管目前还没有进入正式量产的阶段,周佚对“七次方”的前景相当看好,其最大的两点在于,提供给了地方政府一条如何从OEM向ODM转型的线索。“大多数出口企业还没有能力谈品牌营销,因为他们的模式一般是B2B,是由国外经销商代理零售,所以渠道资源并不在他们手里,他们更实际的想法是先谈设计,从OEM企业转型成ODM企业。”
设计未来 设计与技术结合引领产业
在本次设计之都活动周上有一个重要的板块“设计智造”板块,该板块,积极探索“设计”与“设计工具”的结合,实现“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强调设计不再只是基于图纸或电脑视图上的创作,而是要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结合,提升设计的质量和能力,这一能力将解决高新技术产品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了解,某高校研发出世界领先的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的中评,效果很好。传统的风机只能水平转动,而它的风机则能实现“垂直”转动,这最大的作用是扩大风机发电的单一风向来源,以此提升风机效率,数据现实,在同发电量的情况下,功耗只有传统风力发电的70%;除此之外,通过“垂直”转动能大大减少龙卷风带来的损失,如美国每年因龙卷风损失的风机非常惊人。目前该风机要实现产品化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只注重研发,没有注重设备的设计合理性,其产品体积很大,需要通过工业设计缩小。其次,该风机的叶片设计也需要工业设计来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三是该产品需放在“野外”,其整个竖立的结构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来完成,能在自然灾害面前降低损坏风险。
其实,这款风机仅是一个缩影,很多高新技术往往没有产品化,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工业设计介入。工业设计的介入不仅帮助产品整体设计合理化,还能考虑材料、工艺、加工技术等诸多因素。如今,上海正推动创意设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这是上海未来实现“两头在沪”的关键。
另一方面,近20年来全球已掀起了一轮轮工具革命,而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也不断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借助“新”的生产要素,让过去的不可能变为今天的可能。
借助基于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管理)三大技术整合性运用创意设计业解决的问题从过去发展中不可能变为今天的可能。比如,上海中心建设中所使用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目前中国的最高楼,上海中心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一直到最近结构封顶,BIM技术应用始终贯穿全程。在方案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施工图阶段中外设计师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所有构件。BIM技术采用虚拟施工算量及概预算,将13000多块不同的曲面玻璃的部品和部件进行分类加工,由采用精确到分钟的物流运输,现场3D摄像机参与纠偏定位吊装施工,超轻的在高层风压下悬索结构拉挂的柔性幕墙。
所有这些基于三维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方法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创新,使得上海中心不只以最高楼而闻名,更是中国巨型摩天大厦的创新典范。
推进设计 创意整合,M50园区的示范意义
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展出的艺术蚂蚁,代表勤奋和创意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文 / 谢飞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