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只有28年历史的移民城市,从诞生那天起,深圳的血管里就奔流着包容的、开放的、多元的血液因子。多元的文化形成撞击、多元的价值形成交锋,正如大陆板块的撞击形成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深圳也在这样的撞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深圳的文化因此变得包容与开放、崇尚自由与创新,支持梦想与传奇。
深圳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将成为设计沃土。
这也许是设计师最适合生存的土地了,他们因这城市的多元而容易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他们的作品也容易获得欣赏获得采纳,而他们每一个人又从另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不同,促使他们同样敞开胸怀去学习、去超越、去创新。
多元的深圳,让脱颖而出、推陈出新成为一个常态。这是深圳之所以诞生那么多优秀设计的原因,也是成为“设计之都”的原因。一个敢闯敢创的城市最能鼓励和扶持设计,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最能包容和滋养设计,多元气质将为设计的梦想插上翅膀。
让来自
世界的观念
在深圳碰撞
就设计而言,观念的碰撞与交融尤其重要,只要这样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触动创新的冲动。观念与另一个观念之间,互相汲取营养,互相启发灵感,撞碎的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融合的是暗香浮动青出于蓝。
28年来深圳正是用多元价值观、活力四射的城市精神,为创意设计这一最需要自由思想的行业培育了肥沃的成长土壤。奔流在深圳设计师血液里的多元文化因子,指引着深圳设计从本土走向国际。
1992年,“92平面设计在中国”就是由深圳平面设计师王粤飞、王序等人筹办的一个非官方展览,这几个年轻人没有想到,他们的胸怀和视野,创造了历史。从比赛类别到评委国籍,再到设计师身份,这个展览堪称史无前例的多元。令参展设计师毕学锋记忆犹新的是,92展破天荒地将平面设计划分为海报、包装、书籍设计、报纸广告、商业摄影等类别。更令他难忘的是,赛后,大陆设计师与香港、台湾设计师坐在一起探讨学习,这种交流“前所未有地激动人心”。
在时隔4年之后的“96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览上,96展的评审团渐趋国际化,国际视野逐步形成。到后来的03展、05展、07展,政府力量全面介入,深圳将海外设计“引进来”;深圳带领中国设计“走出去”,2007年,深圳平面设计的触角已伸及全球任何一个设计发达的国家与城市。
未来,多元依然是方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毕学锋表示,2009年该协会将组织高端的论坛讲座,以设计之都之名,在深圳策源一个世界性的头脑风暴,让更多的观念在深圳撞击。
这仅仅是众多策划中的一个,更多的设计师、设计协会都在做着这样那样的筹划,在2009年的日子里,会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念来到深圳,撞击、融合、升华,而后再从深圳走向世界。
让多元的人才在深圳落脚
设计最终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思想力和行动力。因此设计人才是不断保持深圳“设计之都”无限活力的真正源泉。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远见卓识的目光,深圳的开放、多元与包容还体现在它对设计人才的重视和对设计作品的尊重和价值认同。各种各样的人,为设计之都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理念和作品。这是良好的设计生态之本。
这种多元体现在一方面深圳的设计师在不断地走出去,输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另一方面,深圳拥抱来自世界各国的设计大师,设计大师在深圳能找到认同,找到宽容,找到自己的舞台。在各种力量的合力推动下,深圳的设计业有意识地进入一种博采众长、长袖善舞的阶段。
双城双年展,在两年之内成为“设计之都”的国际名片,与深圳包容和采纳国际设计大师的智慧是分不开的。2005年,深圳市政府主办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当时邀请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青年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担当独立策展人。张永和凭借他在平面设计、前卫艺术和其他领域的极强号召力,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大腕精英加盟,为双年展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ABBS网站与《建筑时报》赞其为“2005年中国建筑设计10件大事”之一。
2008年,深港首次合办建筑双城双年展。由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带领的年轻策展团队具有很强的开创性,提出了一些新模式,如“策展人比参展人多”、以深圳为题的“特别调查”、“建筑挂牌”等,在深圳和香港都掀起了市民参观的热潮达到了15万人次,一个学术性的展览升级为市民关注的文化事件。
深圳就是这样为所有怀抱设计理想的人提供舞台,如果愿意还可以扎下根来成为一个深圳人。无论是思想的落脚、作品的落脚、还是人的落脚,深圳都张开臂膀热烈欢迎,深圳愿意成为一个设计人才的洼地。让各种各样的人才走来,全国的、世界各地的设计精英都吸引到深圳并留在深圳,这是下一步“设计之都”的重任。
让深圳拥有更多的设计领地
设计是个宽泛的大概念,涵盖了各种设计门类,并且跨学科、跨媒体。除了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传统的设计行业外,还有许多新生的设计领域正在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深圳以其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理应成为“新生设计代”生长的沃土,如新媒体设计。
21世纪后半期以来,新媒体成了国际上最具活力的艺术语言,它涉及摄影、录像、网络、音乐、行为等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在公交车、机场、地铁、的士、写字楼的电梯前,甚至医院的候诊室里,频频出现一个新媒体——视频电视,为它设计内容短小精悍、色彩夸张鲜艳、形象幽默诙谐的动画,成为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相较于传统动画片,新媒体动画的成本低、制作时间短,因此这个新领域的商机可谓无限。
深圳怡景动漫基地的中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新媒体动画公司。该公司设计的青蛙动画在深圳移动视频公交车上播出后深受市民喜爱,还曾在东京广播电视公司举办的亚洲数码内容大赛上获中国赛区二等奖。
“这就是深圳文化的特色,一群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经营小公司,开拓新领域,着眼大市场,想做大生意。”该公司的创始人龚海说,作为“设计之都”,深圳正在呈现着更多的设计领域,例如音乐、电影、视觉识别、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字体设计、插画、壁纸……谁最快抢占新生领域,谁就可能将新点子做成大生意,谁就能领跑“设计之都”。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多元的设计领域可以触类旁通,令设计的野马更加恣肆欢快,比如一个设计精美的印刷品;可能带来一座大厦,一座大厦可能带来一首歌;一首歌曲可能带来一步动画片……
用多元思想营销深圳理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里,有6个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设计之都”,分别是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名古屋、神户、深圳。其中,深圳是最年轻的一个。其他的“设计之都”可都不简单:柏林是“没有展览就让人无法忍受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南美洲的‘时尚大本营’,每天都有世界大师来这找灵感”;蒙特利尔是“设计师的学术摇篮与理想归宿”;名古屋、神户因为设计的魅力在“日本人最想要居住的城市中”遥遥领先。那么,作为这个阵营里的新兵,深圳如何与这些城市比肩?
刚刚挂牌成立的深圳创意文化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努力搭建多元平台:媒体的平台、国际交流与培训的平台、各种重大学术活动的平台、全市资源整合的平台。2009年,努力争取联合国创意年会在深圳召开,全民创意的节日“创意日”有望诞生,由市民共同营造“设计之都”的创意氛围。
这是用多元的思想营销深圳“设计之都”的理念和成就,为“深圳设计”“设计深圳”提供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鲜明地树立深圳的“都城”形象,展示属于深圳的文化骄傲。这样的多样化的宣示,是一种证明,也是一种责任。因为深圳是世界的“设计之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里,在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名古屋、神户的身边,当然要有深圳的声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