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工业设计的本质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设计同盟 2005-09-13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研究人与机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设计使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环境条件等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同时设计过程亦是一种新的生活

    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研究人与机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设计使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环境条件等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同时设计过程亦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创造过程,通过恰当的设计使人与自然更和谐,对资源的利用更合理,使人类得以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由此可见,设计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问题)——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个固定的产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因为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的,这正是“非物资主义”设计观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非物资主义设计观的产生
    纵观近代工业社会的设计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及人们需求的变化,产生了不同时期各具特点的设计方式,其中无不蕴涵着设计的本质表现,体现着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既都是以“物质”的设计和生产来解决人们生产中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要,正是这种“物”的积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无疑将以更快的速度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的面貌。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改变在过去短短的二百年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非物质主义设计观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并基于以下几个因素提出来的:
    2.1 环境问题。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干预自然,伴随着物质财富大量设计和生产的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严重威胁到人类与地球共同进化与持续生存发展的可能,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森林面积的缩小、土地沙漠化、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繁等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意识到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共存共生的发展观念;
    2.2 人口问题。人类已有60亿之众,在21世纪,人口还会大幅度地增长,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我们又将面临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地球。到2015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75亿,过多的人口及其对物质的需求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损害;
    2.3 文化的因素。随着人类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消费观念从物(产品)的层面转为服务层面,从“物为我用”转为“物尽其用”,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2.4 科技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的设计理论 —— “非物质主义”设计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障,非物质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相匹配的设计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非物质主义”设计理念
    “非物质主义”设计理念倡导的是资源共享,其消费的是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目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以产品消费为主流,其做法是:生产者生产和销售产品,用户购买后占有产品并使用产品得到服务,产品寿命终结将其废弃。“非物质主义”的做法是:生产者承担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过程。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按服务量付费。整个过程是以产品为基础,服务为中心的消费模式,它与传统的产品消费模式的区别在于:
    3.1先占有后使用的消费必然存在着排他性,伴随着产品功能的闲置浪费;而“非物质主义”使单个产品的服务量共享,以服务量为纽带联系生产者与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有服务需要的用户,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3.2 “非物质主义”的生产者是以提供“服务”达到盈利的目标,这将弱化有计划的产品废止制,为谋求利益的最大化,生产者的着重点将从更新换代逐渐转为减少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有效地综合起来,使生产者主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工作,如有用部件的回收再用等;
    3.3“非物质主义”的用户以服务量付费,改变了过去先占有产品后使用的随意性,促使用户主动优化使用过程,使生产者与用户共同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网络的发展是“非物质主义”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的一切应用都是基于网络的。未来网络下的软件业最终也将走向服务。买软件将变成租软件,用户付出的只是低廉的租费;软件公司的软件一生产出来就放在网上租售,光盘这个物质将消失;用户拥有一切选择的权利,垄断将在这里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非物质设计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非物质主义”设计理念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但从这一设计理念的内涵来看,不仅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相合,而且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体系和引导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有积极的意义。这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4.1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在中国传统的产品和建筑设计中都有鲜明的体现,特别是在技术发达、人类过度干涉自然的今天,这一观念更显其积极的意义。近年来设计界提出的绿色设计以及人类造物适度性的主张,无不是这一哲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4.2 在中国人的行为文化中,自古就注重个性修养、摆脱物欲以及勤劳、节约、讲究实效等优良的文化传统,这与“非物质主义”所倡导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极其相似之处,从而为在我国设计及消费生活只推广这一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
    4.3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对而言又是一个资源小国。在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模式时,非物质设计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的思路。
    5 结束语
    设计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技术与情感的桥梁,它更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非物质主义”设计理论强调的是资源共享,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单个产品本身。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类得以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非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实现和推广,为非物质主义的设计理论提供科学的保障;但同时它所带来的全球安全问题、技术伦理问题、人文关系问题等亦需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这一设计理论的实施将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服务体系,需要一种全新的综合科学的管理系统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参 考 文 献
1 马克.第亚尼着.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 赵江洪.未来的起点在过去[J].装饰.1999,4:12-14
3 赵江洪,龚克.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主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刊.2001.3:3   文  /  陈旭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