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加入“世贸”与中国设计的前瞻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www.3d3d.cn 2006-03-03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中国加入“WTO”已成为现实,十六年的努力使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更新也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现代设计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中国加入“WTO”已成为现实,十六年的努力使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更新也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现代设计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挑战。中国设计如何尽快实现国际化,如何在全球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战略课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设计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设计队伍的壮大,设计教育的发展还是从设计观念的更新,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高校已有80余所。工业设计专业的开设从八十年代几所院校猛增到现在的200余家。其他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等热门专业,则是更加惊人的速度逐年递增。仅陕西省2001年招生的相关院校就有20余所。活跃在西安地区的各类层次的设计事务所、装潢装修等部门鳞次栉比,据悉已超过3000余家。这种过热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局部的、地域性的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潜伏着低层次的无序竞争的种     
   
种危机。许多仓促上马相关专业的院校也缺乏系统的教学规划,教学的师资、设施、资讯等方面尚存在着严重的不完备,更谈不上有与国际先进水平抗衡的能力。设计产业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在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对设计产业的适时性、前瞻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的设计产业是随着六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和国际化大都会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深圳和广州的设计产业是随着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实施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遥遥领先于内地,尽管内地城市的资源占有和文化底蕴都优于前者,而设计产业的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增长,从而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态势。这些不争的事实,足以给我们以启示,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就像运动员走进了赛场,不管你准备的是否充分,不管你对“双边”或者是“多边”贸易和国际交往是否适应,中国的经济运作方式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和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强行对接。而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形象的创造,如果把视野和观念局限在地域经济和传统观念的模式中,或者停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喋喋不休的争吵里,则很可能跟不上形势而被国际性的设计集团所取代,最终被淘汰出局。
    工业革命源于西方,而后工业社会的经济重心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速度加快,许多信息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规则仍然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进而形成国际通行的原则。这种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愈来愈快。因此我们的设计,我们的企划、品牌、广告等等创意行为也必须以“加入”的姿态运作,以追求最新的国际潮流为选择。
    熟悉国际运行规则,熟悉国际市场的文化心理需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快速了解世界动向的极大便利。快速反应,占有信息资源,不失时机地作出应有的选择和理念的更新,以高度敏感的“年轻态”加入竞争,这还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外语能力、网络知识和高新科技等方面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世界因知识经济而加速发展,而现代设计也因知识经济而转型为一支重要的产业大军。这是因为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以智力和知识创造市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比起中国入世后的经济运行,现代设计观念的转换和国际化则应该更为超前。及时撑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以最新理念和前卫的姿态来统筹我们的创意,才能带动和推进中国经济向更新的目标发展。所以,开拓我们的国际文化视野,紧跟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现代设计是高新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商度融合,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当代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它以创意设计创造市场价值又以文化传播来维系世界各国的联系。今天的设计文化是财富的文化,同时它也民族精神和人文交流的艺术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仰慕。我们的现代设计在追随国际潮流的同时,如何把民族的文化精神溶铸其中,如何以独特的民族面貌跻身于世界竞争,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则是我们的设计理念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又一个重心。
    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鲜明地介入现代设计,一直是我们的理想,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前沿地区的香港,数十年来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香港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政治背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香港设计是沿着一条国际化程度的路径发展的。香港“距离世界很近”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本土和民族文化特色,在以往设计中却很难形成强势。在这一点上,与我们相临的日本则较好地解决了“民族的”与“世界的”平衡关系,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日本品牌和设计形象。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大陆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发展很不平衡。和经济发展形成同步效应的仍然是沿海向内陆辐射的设计更新。许多这种更新和改造并不等于盲目的引进,或是越“洋”越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失去民族文化特色是短视的,也是危险的。从文化的角度讲,特色和个性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如何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民族意识,完善和凸现民族品牌,仍然是一个大课题。许多亚洲的发达国家都为此走过弯路,也为此付出过代价。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要从设计战略上予以充分地关注。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与世界近于同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加入世贸,再加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一个泱泱大国的东西互补,内外交流的大格局正在形成,这是一个全新的对话平台,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也因此而成为可能。由世界新经济的影响和香港、深圳等地的带动,内地一些由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设计观念体系可以得到刷新。同时,通过设计推出中国特色,使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新历史时期绽放光彩,也会由于东西部的经济互动和文化交融产生的合力而得以实现。我们身处于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价值取向的时代,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和设计战略的思考,都离不开对国际最新科技资讯的了解和利用。我们需要一个国际的和当代的胸怀和思维,也需要站在世界观的高度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加以审视,从而进行新拔高和适时的转化。而这种转化的摧化剂正是加入世贸。
    中国的现代设计产业方兴未艾,也面对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要实现有效推进中国经济的腾飞。成功地进入国际循环,还需要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作出扎扎实实的努力。

  文  /  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