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产品设计教学与表达沟通方式的解析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转载 2006-04-07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 王德平 于萱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
一、背景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设立在艺术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师资、生源上都存在差异,两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在以完

-- 王德平 于萱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

一、背景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设立在艺术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师资、生源上都存在差异,两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在以完善设计教育为目的的具体研究工作中,需要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地对现有的两种教育模式进行客观的评估,以获得对设计教育改进、完善、发展的参考意见。

二、目的

在已有的设计教育研究中,对两种教育模式本身及其效果的评价见仁见智已有相当的成果。本文的意图在于引入protocol分析法,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对现有设计教育效果进行相对量化的评估,为设计教育的研究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三、研究方案

运用protocol分析法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分别记录理工与艺术院校中工业设计系学生的思考过程及表达,即从设计方案的构思产生到表达沟通的实况,以找出不同教育背景及教育指导方式下的学生在创造行为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两类院校学生的对比研究,找出差异的内涵,达到教育教学上的相互借鉴,为工业设计教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的参考,为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同时为就业实践中合理应用工业设计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1、关于protocol。"Protocol"的英文原义为草案、协议,即双方在交流沟通中所达成的协议。Protocol分析法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以实际行动时所得的发言或行动为基础来分析思维过程的方法。这里将protocol分析引入到设计教育研究中,并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征,运用了对谈(Think aloud)的方法,成为设计教育研究中一种有用的工具,来帮助了解两类院校的学生设计构想的产生及表达沟通的方式。

2、实验对象及方法。Protocol对谈实验抽取理工院校与艺术院校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各组成2人组的团体来进行对谈实验。 实验中,一方面对不同院校工业设计系学生背景资料进行间卷调查,另一方面以protocol的方法观察与分析不同成长背景和不同教育指导方式下的学生在设计与表达沟通方式上的差异。在具体的实验中分别记录理工与艺术院校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及表现。在实验所得的语言行为资料中,以时间为基础的设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不同学生的设计过程。

四、解析及阶段性结果

从设计过程中学生提出新的有效构想的时间点统计,可发现四组学生的思维密集、分散程度的差异。理工一年级学生构想产生的时间点散布在整个时间轴上;理工四年级学生的构想产生时间点有所集中的分布在时间轴上;艺术类一年级学生在前一段时间有较集中的构想产生,后一段也有一些构想产生;艺术类四年级的构想主要集中产生在后阶段。因此四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产生构想的高潮时期也就呈现出不同。

另外,从产品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逻辑的解析图表也可以看出,四组学生在设计推论过程中提出和分析方案的时间比例都较大,而在分析问题方面,艺术院校的学生所用的时间比例大于理工院校的学生。在设计的整体过中,理工类院校学生的设计行为及表现行为带有阶段性,一般在设计过程的开始就立刻切入主题,不断产生新的构想,并且新构想产生的密度较大,但构想产生后很快就导向结果,表现出目的性过强,分析问题的过程不均衡;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设计行为相对连续,在设计过程的前期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在经过多方面分析后再产生构想,但分析过程中的目标较分散,分析过程与产生的构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一般是依当前所面临的情况采用一系列的小型策略来处理问题,这些又反映了设计方法学教育的影响和自身经验的积累。从"产生新构思的时间点"统计中还可以看出理工一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在该项统计的结果差异较小,而艺术一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差异较大,艺术四年级学生较为清楚的认识到"设计"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之上的。这也许说明当前国内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中较为强调设计分析,以设计方法启动思维,并且此设计方法学教育的作用效果还是较为显著的;理工类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相对加强有效的方法学的渗透。另一方面,理工类院校学生的教育背景中多年来养成"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式的对应解题过程,具备一定的思维活跃度,而设计行为是相对综合的过程,需要对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因此,如果能将这一综合分析的方法渗入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有效率的思维方式;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养成对事物进行"感悟"的思维习惯,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 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而这又要求学生的教育背景使其有能力正确把握这种方法,得到合理的推进结果。对艺术类学生来说,增强思维的活跃度,将有助于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面对应变和转折。

在Protocol对谈中要求学生以沟通合作的形式完成题目,在就对谈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理工类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比艺术类学生相对容易,学生沟通合作主要依靠口头与手头的表达,理工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艺术类学生在手头表达上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手头表现的记录来看,两类学生在设计交流上仍然存在障碍,即不能找到合理的方式向对方清晰的表达。而实际上,设计行为往往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因此,我们在计表现的课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包括设计的最终表现,又包括使学生有能力以有效方式进行设计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即强调对设计的表达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的表现技巧的训练。

Protocol对谈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面对规定时间的解题要求,四组学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实战经验方面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只是间断性的运用一些小型策略解决眼前的问题,缺乏对整体设计过程的宏观把握和控制例如:四组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部忽视了设计最终的评价和修正工作影响了设计结果的完整性。这说明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宏观系统把握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努力完成相对完整的设计。

  文  /  王德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