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结所在
问题引出
现场巡视不仅是家具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领导层参与现场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但现实情况中,许多管理者往往对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以为然,即使偶尔为之,也是走马观花、敷衍塞责,认为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此,甚至与许多挽救管理失误的机会擦肩而过。实质上这不仅是认识观念上的不足,也是对管理本旨的理解欠深入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管理懒惰症。
管理本旨与职能
·管理的本旨就是:通过一系列理念与行为的表现,影响和改变管理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行为影响过程,存在于两者这间的交流是相互的,也是互补的,而且行为表现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现场管理就是行为表现的一种,也是互补交流的直接形式,缺少这些,管理就失去了作用的一半,管理的原旨意义也就失去了一半。
·从管理职能论者的观点出发,管理具有七大职能: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与控制。这七大职能除计划职能外,其余六大职能都将在现场管理表现出来,而且其中的协调、监督和控制三大职能还是以现场管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所以现场管理是不可忽视也不可缺少的。现场巡视是现场管理中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行为表现,其体现管理中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行为表现,其体现管理职能的直接性更强,更不能掉以轻心或等闲待之。
对现场巡视的不良看法
·形式主义,走一走,不深入,能管得了什么。
·除了显示权力,别的什么作用也起不了。
·看不到数据,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光走走,实在是浪费时间。
·如果走一走,瞧一瞧就能管好企业,那就什么知识也不需要具备。
·本职工作做好没有?到处瞎游荡。
·瞧,管理人员多轻松,成天背着手,东逛西荡的。
·有那么多基层管理人员在,难道还要你瞎操心。
·上班时间,到处乱走会影响生产秩序和员工情绪的。
不巡视的不良后果
·对基层支持的权力不到位,造成管理链的脱节,出现管理真空带。
·现场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到相应的权力层,解决出问题形成阻滞。
·基层管理经验有限,却不能得到必要的弥补,这往往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出现偶发事件,基层缺乏足够的处理权限,延误时间,加重损失。
·旁观者清,有些问题是需要局外人来看,来发现,否则问题还是问题。
二、根源剖析
现场巡视是一种较为活泼的管理形式,很容易流于形式,也就很容易对其产生各种看法和误解,这对这种行这有效的管理形式是不公平和不负责任的。但实事求是地说,产生一些看法和误解也并非很不正常,因为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对现场巡视的意义认识很深,理解很透,他们也难也在现场巡视中有所作为,况且也并不是每一次的现场巡视都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来。如此种种,顺理成章,但这并不是原因,更不能作为一种理由而业反对进行现场巡视。因为,对现场巡视持不正确的态度,自有其深层次的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
1.员工认识上不足
·员工往往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现场巡视并不是总结业绩,即使有业绩也有可能因宣传不够而不为大数员工所知,有些非议和反对之声在所难免。
·员工往往看表象而不看实质,表面上现场巡视确实只是走一走、瞧一瞧,而实质是用心在观察、在分析,这些员工看不出。
·员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看管理人员轻松悠闲,还指三责四的,心态不平衡,自然会有一些不正当的说法。
·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很难理解管理行为中的一些方法,因此而产生不合作,不配合的态度,实质上还是反映了企业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员工眼光和心胸有时较为狭窄,当现场巡视触及到他的个人利益时,就会对这种不务正业的方法产生反感。
·并非每一位管理者在现场巡视作业中对问题的处理都无可挑剔,完美无缺,而员工可能刚好看到其中不足的一面,由此而迁怒到现场巡视这种管理行为,表示出一些不同意见。
2.管理者主观努力不够
·本身就在认识上有所不足,现场巡视时表现不够严肃认真,造成不良影响,且尚未自知。
·一心两用,放不下本职工作,结果与问题失之交臂,影响很坏。
·匆匆应付,走马而去,跑马而回,什么问题也看不出。
·态度不正,对问题视而不见。
·遇专业知识要求高的问题,不及时请求协助,还巧言避之。
·只做出了形式,未展现行为目的,未表现出行为的本质作用。
·巡视无方法,无策略,不注意重点,更不注意形象影响。
·本身就在不经意间违反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场作业决定。
三、处理原则
原则一
广泛宣传现场巡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教育员工,加深认识,端正态度,求得他们的主动配合。
原则二
教育好管理人员,不能轻视自己的管理职责,更不能对现场巡视抱有应付观念,要多方强调现场巡视的重要性,从基本理念上使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原则三
将现场巡视的有关规定以制度形式加以约定,不能使任何人有所谓的态度。
原则四
必须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并配合企业的奖惩制度,形成完整的责任制并配合企业的奖惩制度,形成完整的作业制度体系,不容任何人逃离在体系之外。
原则五
进行必须的现场巡视经验培训,教导管理人员如何有效地进行现场巡视,使之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
原则六
建立健全现场巡视问题处理网络系统,做到有问题反映快速,处理及时,宣传到位。
原则七
及时总结,及时表彰,及时处理不良行为。
四、要点解读
现场巡视是管理者深入作业现场,执行管理职能,发现问题并即时解决问题的一种现场管理的作业方法。
现场巡视是以“巡”与“视”为主要作业行为,并且其行为的范围约定在企业各类作业的发生点和进行地。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看一百份报告,听一百次汇报,可能还不如亲自到现场去走一走、看一看印象来得深刻。
1.现场巡视的目的:
·诊断与确定管理结果;
·把握第一手真实情报;
·及时发现新情况;
·增进与基层的沟通。
2.现场巡视与非定期巡视
·定期巡视与非定期巡视。
·全面巡视与专题巡视。
·个人巡视与群体巡视。
·重点巡视与一般巡视。
3.现场巡视前应作好哪些准备
·确定巡视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时间。
·作好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并在看板上作好去向登记。
·按规定换好去作业现场应穿戴的一切防护用品,佩戴好个人识别标识。
·清理出随身的违规物品。
·到木工油漆现场,都不得吸烟。
·按规定予以出入现场的登记。
·接受现场保人员行动路线的指挥。
4.现场巡视必备的两点基础知识
·目视管理知识
·看板管理知识
5.现场巡视的几种常用方法
·上视巡视法:多向上看,车间上方是一些主要动力源的通道所在,如电源。
·蟑螂搜寻法: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是事故的隐患点。
·下视巡视法:地面上也是许多动力源的主要通道,安全隐患常常存在于这些地方。
·注意“废弃物”不一定废,并且很可能从中看出问题,如原材料的浪费,有意隐瞒实情、谎报废品等等。
·下班后巡视法:这时能看出的问题很多,因为已没有人为的掩盖,一切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容易暴露。
·背向注意法:尽可能地处于作业者的视线盲点进行观察,这时所看到的往往是比较真实的作业态度和作业状态。
6.现场巡视“甲、乙、丙”等级法
·现场巡视的所看所想随时用笔记录。
·凡与自己的看法或要求不相吻合的部分划为甲、乙、丙等。
·甲等应该是尽快要处理的,乙等是缓处理的,丙等是可推迟处理的。
·争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协助。
·再次巡视时,按甲、乙、丙等级进行检查,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7.现场巡视要特别注意要控制点的状况
·生产中有些作业点,是可以推动或帛约整个作业流程的效率和节拍的点,这些点就是关键作业点,也是可控制点,控制它,就可能控制全线。现场巡视加强对这些点的重点注意程度,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现场设备巡视的要点
·注意加油品的颜色标示,察看油色;
·注意员工操作动作的正确与否,适时指导作业顺序;
·注意定期保养部位的标示,如有异常要加以察看;
·特别要关注危险动作区域的颜色区别,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作业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在进行操作;
·注意各灯固定部位与换模部分的颜色区分,是否还清晰;注意设备仪表上的颜色区分,是否已不清晰和需要补色;
·注意较关键部位的螺丝、螺栓的状况,颜色是否脱落;
·注意管理色别的管理,如颜色相近的油与溶剂的颜色区分。
9.现场巡视对作业人员观察的要点
·作业人员是否都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及个人标识。
·作业人员是否与设备标示的操作人是同一个人。
·作业人员的精神面貌是否正常,是否带病作业。
·作业人员是否按正常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作业人员是否在生产计划内的产品。
·作业人员是否在按产品既定的工艺流程在进行加工。
·作业人员半成品的码放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作业人员是否对超重件的转移按规定程序进行。
·作业人员交接班时是否做到了交接场地清洁,符合交接班要求。
·作业人员离机时是否随手关机或拨至自控状态。
·作业人员是否有串岗、离岗行为。
·作业人员是否在作业时间内相互过多交谈。
·作业人员是否在加工私活。
·作业人员是否工作不认真,东顾西盼,目光游移不够专注。
·班组长是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在,在干什么?
·所有人员的岗位标识是否楚、符实。
10.对作业通道巡视的要点
·各种颜色的标线是否符合规的标准,通道线是否醒目。
·通道是否弯道过多,可能造成物流不便。
·行人通道与物流通道是否交叠,是否混合使用。
·是否被材料占据了通道。
·超出码放,占用通道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通道是否已凹凸不平,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通道的清扫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灰尘染屑过多。
·通道上是否有积水、油污、铁屑、纸屑等。
·产品、半成品,待加工材料是否违规摆在通道上。
·物流通道是否是最佳路线。
·作业区是否与通道交混在一起。
·叉车运物的路线是否避开了行人通道。
11.如何江总现场巡视的结果
·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肯定或否定有无安全隐患。
·作业人员状况,出勤率,实到人数,违规人数等。
·秩序状况,正常与否。
·作业节拍是否正常。
·有否出现品质问题。
·有否出现作业意外中断情况。
·设备安全使用状况。
·动力设备及动力通道保养状况。
·物流通道、人行通道的顺畅情况。
·安保人员的到位情况。
·异常情况现象。
·综合分析记录。
·综合评价报告。
·责任人签名。
五、决策方案
1、设备微缺陷的观察与处理
·看:设备有无摇晃、偏摆、过大振动的情况。
·闻:设备及设备周围有无异常味道。
·听:设备有无发出不正常的声音。
·摸:设备各部分有无异常的发热或振震动等现象。
·检:如设备有上述情况之一出现,立即进行检测。
·决策:及时做决策,按规章处理。
·立即处理,召集有关人员,监督处理全过程,并作好记录。
·暂缓处理,作好必要的登记,并给设备贴上相应的标签,标签的区分方法一般为:标签的颜色依据程度不同分为红、黄、绿等不同种类;如红色代表危及安全或品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解决。问题解决后,即可取下标签,并予以登记。
2、如何计算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的加工品质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
·工序能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必须要明确工序能力调查的目的。
②必须分清计算的是什么工序的工序能力。
③收集该工序的相关数据。
④计算
Cp=T/6σ=Tu-Te/6σ≈T/6S
其中:T为公差范围,S为工序的标准偏差,σ可用实测计算后所取得的样本标准偏差S来替代。
⑤做出工序能力的判定并做出对策;
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生产要素处于理想状态)时,产品的计量品质特性值有99.73%落在µ;±30的范围内,即为仅用测定的数值来判定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下也是可以的,工序稳定实质就是品质稳定的保证。
当现场各生产要素都处于最佳状态时,工序应该最稳定,工序能力也呈最高值表现。但现场各生产要素不可能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何况成本原则也不允许,所以一般将工序能惫指定在Cp=1.33较为合适。
⑥工序能力与非正常率成反比关系。
文 / 佚名转载请注明出处。